|
我國目前已經發(fā)現的魚?。òê?、淡水)有150-200種。由于各種疾病的病原體、病因以及病理各不相同,要對不同的疾病進行確診,須對病原體進行鏡檢,有點還要對病灶部位作組織切片、病理觀察,對于細菌性疾病,要進行細菌分離、培養(yǎng)、感染試驗及菌株鑒定等等。這對于廣大基層魚病防治員特別是對缺乏必要的儀器設備的鄉(xiāng)鎮(zhèn)漁技員來說是有一定的困難。目前廣大基層魚病防治工作者對魚病的診斷,主要還是根據肉眼所觀察到的(目檢)不同癥狀,結合病害流行情況(包括患病魚類的種類、年齡、流行季節(jié)等)和病魚所處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、飼料管理等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、正確判斷。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,對幾種常見的魚病的目檢診斷做一介紹。
一、草魚細菌性爛腮病
離群獨游,蛀鰭,頭部發(fā)黑(俗稱“烏頭瘟”),鰓蓋“開天窗”,打開鰓蓋,病灶部位鰓絲發(fā)白、壞死、腐爛,鰓絲軟骨外露、末端缺損,病變鰓絲周圍常粘附污物。
二、草魚寄生蟲性爛腮病
患魚急躁不安,常在水面急速竄游,或往池邊淺水草叢處作側臥式沖撞、摩擦。頭部發(fā)黑,打開鰓蓋,黏液增多,鰓絲蒼白、腫脹,鰓絲軟骨不外露,末端無缺損。如肉眼見有鉤掛在鰓絲上的線面狀白色小蟲體,小蟲體又象白色小蛆(又名“鰓蛆病”)的即為中華蚤??;若將病魚鰓絲剪下,置于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,用鑷子將鰓絲上的黏液刮入水中,靜置沉淀至水澄清后,倒去上清液,如反復幾次,當沉淀物不再顯紅色時,移至強光下仔細觀察,如有見到大量作螞蟻狀伸縮蠕動的小蟲體的則為指環(huán)蟲病。
三、白頭白嘴病
為淡水夏花魚苗的主要病害,多在每年5-8月份流行。病魚自吻端至眼球處的一段皮膚色素消退,變成乳白色,唇似腫脹,張閉失靈,口周圍皮膚糜爛,有絮狀物粘附其上,故在池邊觀察在水面游動的病魚,可見“白頭白嘴”癥狀,個別病魚顱頂和眼瞳孔周圍有充血現象,一是被細菌感染,二是車輪蟲侵襲所致。目檢的主要區(qū)別:
1、被細菌感染的:病魚反應遲鈍,有氣無力地漂游在池塘下風處的近岸水面。
2、被車輪蟲侵襲的:病魚呈急躁不安狀,多在池邊圈游,若池埂為塊石壘砌,可發(fā)現患苗有往池壁沖撞磨擦之舉動。
四、氣泡病
病魚急躁不安,或在水面?zhèn)扔未蜣D,或在水體表層上下往返竄游,患苗失去平衡,有時頭朝下、尾部朝上,有時腹部朝天。目檢病苗體表完好,仔細觀察可發(fā)現鰭條邊緣、皮下組織有小氣泡。
五、錨頭蚤
發(fā)病初期病魚呈現急躁不安,食欲減退,繼而身體消瘦,游動緩慢。體表有針狀形的蟲體固定性寄生于皮膚、鰭、眼睛、口腔和鰓等部位,被寄生部位周圍的組織往往法眼紅腫,好似一個石榴子。拔出蟲體頭部形似錨頭狀。嚴重時,病魚像穿了蓑衣一樣,故又稱為“蓑衣病”。
六、小瓜蟲病
病魚急躁不安,或在水面急速竄游或跳躍水面或往網箱角、池邊或水草出沖撞磨擦。病魚體表和鰓上有小白點。剪取有白點的鰭條放入裝有少量清水的玻璃皿中,在光線充足的地方,用兩枚細針將小白點挑破,有球形小蟲滾出并在水中滾動的即為小瓜蟲病。
七、粘孢子蟲病
病魚體表鰓上有小白點外,解剖內臟,肉眼可見大部分器官如肝臟、脾臟、心臟以及肌肉等都分布不同白色包囊。嚴重時體表皮下形成凸起的膿包,擠破膿包有膿血狀粘質流出。
八、出血病
病魚上浮水面,緩游打轉,體表完好無損,鰭條基部充血,死亡量不大,但每天都有損耗。
九、肝膽綜合癥
病魚上浮水面或無力緩游或肚子朝天打轉,體表完好無損,解剖內臟如肝臟為土黃色的為營養(yǎng)性肝病變,如肝尖充血或白色小斑點的為細菌性肝病變。
|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,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,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(010-82893169-805)。
|